發表文章

沒事!2023 結算

圖片
翻開記事,2022 結算的文章胎死腹中,那時是 2023 年的一月,工作正忙的不可開交之際,趁這幾天元旦連假,2022 + 2023 一起回顧一下。 2022 是芝麻零到一歲的成長階段,經歷了七坐八爬九長牙、六月經歷了全家確診、週歲之後年底的蹣跚學步有飛快的成長。記得 2022 的生日已經會說不要,2023 年更是整個語言大爆發,生母每天的哲學提問加生父固定睡前半小時以上的繪本共讀,也不讓接觸電視與串流影片的努力,換來一個很會模仿大人說話會自編曲會頂嘴會抓預設條件漏洞*來得逞目的的小屁孩,努力真是沒有白費。 * 比方說,她一直吵著要吃葡萄乾,我有次回說:「好,但你要休息一下,走完一圈 (醫院的整個候診區) 才能再吃下一顆。」芝麻馬上跳下椅子,把我的手撥開:「把拔不要跟!」走去隔壁排椅子就走回來,跟我要葡萄乾。 2023 我們在芝麻重感冒之夕,一家三口到沖繩自駕探險,七天去了四個動植物園,滿足爸爸與芝麻的看動物心願。2023 也完整經歷了室友第二胎的孕期,中間過程難免有吵架不快的各種事件,最後依然幸運地居家生產並且母女均安。雖然不斷跟芝麻預告丘丘妹妹的到來,12 月一整月依然可以感受到芝麻因為父母的被剝奪感所帶來的情緒浪潮,這對兩歲的孩子的確很不容易,芝麻其實也表現地很棒了,我們能做的也就是耐心回應她要的撒嬌抱抱,告訴芝麻我們都在。 -- 工作上,2022 + 2023 可以說遇到很大的挑戰與心境上的挫敗。現任公司任職期間的最重大 bug 在 2022 下半被我捅了出來,雖然三天內就給出 workaround 不至於卡住大家的量產驗證進度,但也經歷了三週的 daily review,壓力山大。覺得慶幸的是,主管們用很健康的態度在處理這件事 (畢竟他們數年都在面對這些),不是 focus 在個人,而是回到系統流程中,看看設計的模擬驗證是否能提早驗出這個缺失。 當然後面的 side effect 是本該在其他 project design phase 的三週,進度完全被打亂,類似的事情在 2023 更是層出不窮。現在的工作內容簡要分成 design 跟 integration 兩類,然而 integrator 會遇到的事項實在太雜太多,其待辦的 priority 又往往比 design 來得優先,後果就是常常在 design status meeting 上捉襟見肘,只能

芝麻。週歲

圖片
  2022.11.8 親愛的芝麻,你來到這個世界已經一年了。雖然你可能還不太有時間的概念,不知道一年表示著什麼,但沒有關係,我們還會陪你很久,去認識這個花花綠綠的世界。去年的這個時候,你跟媽媽都很辛苦地一起努力,我們才能平安的團聚。因為手術的關係,不能馬上跟你接觸,你只能先隔離在育嬰室裡見不到我們。大概第三還第四天的時候,媽媽去哺乳室接你餵乳,我還記得一在視訊裡看到你的畫面,聽到嗯嗯啊啊的聲音,眼淚就直接噴了出來。在你出生後五天,全家終於能離開醫院時,我才真的摸到你的手,你也立刻抓握我的手指回應,那份悸動著實難以言喻。 剛回到家的第一個月,新手父母各種兵荒馬亂。無法用言語溝通,只能慢慢地從你的反應來試錯,是餓了、尿布髒了、太熱,還是想睡覺。白天提醒媽媽吃益生菌,幫你按摩,晚上希望你的腸絞痛能因此稍稍舒緩,讓你有個好眠。 還記得六月底那時候全家確診,我們都很擔心你,沒辦法幫你做快篩,所以也沒辦法幫你拿藥。幸好你是全家最快康復的,你已經快充完畢我們還在奄奄一息,也是另一種磨難。 隨著天數慢慢增加,不斷記錄著你的身高體重,擔心你有沒有營養均衡,有沒有哪邊生病不舒服;也記錄著你的各種成長,從本來可以丟在床上不管,慢慢會翻身摔到床下、吃副食品、長牙、貼地爬行、自己下床、扶站扶走、牙牙學語,覺得你長得好慢又好快。雖然你現在吃東西還是會隨便丟地上,幫你擦個鼻涕也在 “不要不要” 的亂喊,不過你說 “好” 的時候還是很可愛,能夠明確表達自己的感受畢竟是好事,剩下的我們再一起學習。我跟媽媽都會很有耐心地陪你,希望你可以成為你心目中的模樣,也謝謝你讓我們有機會成為更好的父母。(媽媽甚至買了一本《謝謝你來當我們的寶貝》) 這幾天整理家裡的書櫃,翻到媽媽早已備妥的《我為什麼要上學》、《我為什麼不能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類繪本給你,家裡當然還有《蘇菲的世界》、《刺蝟的優雅》或其他各種文學,不知道你會不會成為小小哲學家,非常期待未來的日子。 當初在取名時,希望你可以成為一個自知的人,「自知乃是知識的基石。」所以本來是選「知之」,但又因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於是成為現在的樣子。 張芝樂,生日快樂 💜 --

枝蔓|2021 結算

圖片
2021 新竹光臨藝術節 久違數年,還是比較習慣在自己的部落格,用自言自語的流水帳體裁記錄身邊的事情。可以不用理會觸及率、可以用瑣碎且枯燥的話語 (以至於沒什麼人想看),便能 (自以為地) 暢所欲言。       Jan. ~ Mar. 開年時驚喜地收到電台訪問的邀約,聊了為何碰觸志工參與的動機。雖說不是生平第一次受訪,但仍然緊張地語無倫次。今年推進自己的速度跟過往相比著實放慢許多,現在需要的是更多與自己的對話,取捨出真正想做,而且可以長年投入的事情。 還可以回朔的練舞生活就停在第一季。上了曾經在無垢舞團演出的老師的肢體課,以極慢的速度運用身體時,似乎打開了另個世界的開關,體會到從來沒有過的細節感受。三月同時在園區舞展演出,外加公司的幾堂專攻班,練舞流汗的暢快讓現在年底的我格外想念。 二三月意外開啟了人生的大轉折,寶貝女兒來到室友的肚子裡。於是開始各項產檢,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看著每次的報告。然而超音波上怦然有力的心跳,又讓我們心存感激,感謝有這樣的恩典,感謝遇見彼此,希望後面的孕期可以一切順利。 Apr. ~ Jun. 為人父母的新身份,心裡多了幾分慌張。我們報名了新竹愛樂分工作室的生產課程,從了解媽媽身體的變化開始,來迎接這個小生命。當然經歷過室友吃什麼吐什麼的時期,幸好過了兩三個月後,孕吐有漸緩的跡象。小生命一路正常健康地長大,也讓我們心安不少。 工作則是逐漸步入今年的高峰,四月忙著收尾敝司新聞稿上的年度大作。鑒於前一顆 test-chip 的特性被我做得慘不忍睹,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大作不禁讓我壓力倍增,深怕漏掉任何一處的修正。新手紅利已然用罄,特性要是再救不起來可就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了。 依舊趕來公司收尾的連假 台灣的疫情在五月來到瀕臨失控的程度,三級警戒發佈,公司跟著進入在家工作的節奏。與此同時,工程師第一個 Project lead 的 project 正式 kick-off。什麼都還陌生的我,在同事學長都不在身邊 (物理上) 的時刻開工,心情是再一個慌張。靠著學長遠端的 carry, 默默撐到提前結束 WFH 的七月。 六月正式發佈 Promotion 的消息,開心之餘夾雜一絲不甘與一絲不安。不甘的是,我的職涯看似都待在世界前幾的公司,但職等卻因為幾次轉換的時間點不佳而被延宕數年;不安的是,這次的轉換領域讓我一直處在不知自己是否能夠勝任的自我壓力中。開心

秘魯秘行 D0|行前規劃、前置準備、移動日

圖片
印加聖谷 早該寫起來的 2019 遊記拖拖拉拉地來到 2021,2020 整年都無法出國就算了,2021 五月的疫情大爆發讓國內旅行都成為奢望。網路上看著朋友們紛紛上傳舊照解飢,才想起壓箱多年 (?) 的文章跟照片應該要繼續編輯才是 -- 2019 下旬,靠著八天婚假、國慶連假,還把新公司到任後的四天彈休全部梭哈,換了這次 19 天的秘魯行。雖然說蜜月的本質應該是要好好放鬆,讓剛新婚的兩人加溫,但愛找事做的我們卻挑了相對陌生的國家,而且還自助,不管是行前還是旅途中,都在不斷考驗兩人的感情是否是真愛。 決定國家之後,我們大概給自己一個多月的研究期,找旅遊書或是網路資訊來啃,表列各自最想去的點後接著安排行程。毫無疑問的重頭戲是馬丘比丘,入山方式可以分作觀光客路線或是 Inca trail 兩種,一般 Agency 又會再把 Inca trail 細分兩天、四天、五天不同組合,最經典的路線是四天的 Inca trail, 也是我們這次的選擇。 不管是哪一種方式,幾乎閃不掉的出入口是庫斯科 Cusco, 印加帝國的古文明中心,海拔約 3300 ~ 3400m。如果是直接搭機前往,通常下飛機就會有輕微的高山症狀,選擇 Inca trail 的朋友強烈建議多留一天讓身體適應高度,可以的話預留兩天更佳。 Inca trail 是一條三百多年的古道,秘魯政府有施行人數管制,起點的檢查哨每天只能放行五百人。因為是熱門的健行路線,我們三月多上網登記就只能填十月的梯次了。秘魯的乾季是每年的是六到九月,這是一般馬丘比丘的旺季。大約十一月到隔年三四月會進入雨季,Inca trail 則是固定在每年的二月關閉整修,才能每年都迎接這麼多的旅客在一條歷史如此悠久的古道上。 網路上看到許多背包客分享行程,常見的版本將馬丘比丘放在行程中後段,順著海拔由低到高慢慢上去。然而我對行程的想法是,既然此行的重中之重是馬丘比丘,那就排在旅程前段,這樣無論之後發生任何意外都仍不虛此行。所以我們的版本最後長成:飛了一天半將近兩天的四趟班機後於 Cusco 落地,隔天在 Cusco 附近閒晃適應,再隔天直接上 Inca trail。然而這樣的安排讓我們在山上叫苦連天,移動日其實是不能好好休息的,前往 Inca trail 的當天早上也是要三四點早起,所以我們其實並沒有充足地休息,這是為何建議行前預留兩天休息的原因。

NOTE。2019 Semiconductor ranking

圖片
文章出處: EET Taiwan

草原

圖片
Jambo! Jambo! Karibu Kenya! Jambo 在非洲的 Swahili 語裡就像我們平常說的 Hello; Karibu Kenya 則是 Welcome Kenya 的意思,這是我們一路上最常聽到的親切招呼。Kenya 在東非處於一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橫貫的赤道與縱走的大裂谷讓肯亞獲得「東非十字架」的別稱。儘管位處赤道帶上,平均海拔 1500 公尺的高度反讓肯亞的溫度相當宜人。七八九月是肯亞旅遊的旺季,因為這時候能一睹號稱在月球都能看見的「動物大遷徙」。 東非大裂谷 非洲的草原上有所謂 Africa Big 5 (非洲五霸),分別為:獅子、大象、水牛、犀牛跟花豹。野生犀牛跟花豹的數量愈來愈稀少,這趟旅程便沒能瞅見花豹的蹤影。然而每年在草原上大遷徙的主角卻是另外三位:上百萬頭的牛羚、數十萬的斑馬以及瞪羚。《大遷徙》一書就有這樣的敘述:「走在隊伍最前頭的是喜吃枯黃葉尖的斑馬,然後是一群又一群連綿不絕的牛羚,瞪羚則是在隊伍間穿梭自如。」 Photo credit: AsiliaAfrica.com 並非肯亞所有區域的動物都會參與這場為期一年的遶境遊行,從地圖上的軌跡可以看出,大遷徙的活動範圍主要是坦桑尼亞的 Serengeti 與肯亞的 Masai Mara 這兩片並接在一起的草原。肯亞的短雨季大約在每年的四、五月間,順著雨季開始妄恣生長的嫩草在七、八月之後便形成一片茂密的草原。在南方已經吃遍 Serengeti 的牛羚群尋著新草的蹤跡一路北上,直到 Masai Mara 的草在兩三個月內被消耗殆盡,牛羚群才會在十月前後返回坦桑尼亞。 口耳相傳的大遷徙總是會提到「天國之渡」,這是牛羚群要跨越 Mara River 到對岸草原的壯觀場面,也是整趟遷徙中的幾個危險橋段之一。在河裡有等著大餐入口的鱷魚群,河岸兩側也常有獅子或獵豹在一旁伺機潛伏,等待過河之後落單的獵物。週而復始的巡迴之旅中,能在隔年重回舊地的動物大約只有一半,然而這片土地每年也都孕育出超過 50 萬頭新生命一同加入馳騁的行列。 Mara River 尼羅鱷 我們在 Masai Mara 約停留三天,體驗豪華帳棚夜宿、熱氣球高空鳥瞰、在草原擺桌吃早餐、看馬

洋蔥《肆》

看了這篇親友視角的 文章 ,再次把京都的心情翻攪了上來,也許真有一天得約個心理諮商師之類。 週末的古都馬剛結束,三月上旬卻莫名如夏。雖然整個基礎體能比兩週前的京都馬來的更好,但炎熱的氣溫會加速體力消耗,賽前就預料到能否再破京都的 PB 只能聽天由命。當然前一天在台南的嗜嘴也是主因,賽程中跑了兩次廁所,總計花了大約八九分鐘剛好就是多出來的差距,但這樣的成績從總排比例來看,卻能跑進前五分之一的名次,台南的太陽真是讓其他跑者吃盡苦頭。 賽後,老爺來了電話,問了一下成績,我讓他知道比京都還多了八分鐘,他才略顯難色地說:ㄏㄚˊ,這麼難喔。 這大概是他第一次瞭解到,馬拉松裡的進步,是怎麼一回事。 鏡頭回到去年十月,老爺抱著享樂的心態想跟著這一趟京都。我想想這幾年也忙著自己的事,加上去年外公過世,能陪著親人就盡量陪著,這一趟便成行。 接著快轉到兩個禮拜前,老爺想在終點加油打氣,所以我比賽前兩天便帶他們到終點晃晃,順便跟他們說怎麼從民宿到這裡,跑完我們可以怎麼約之類。 來到路跑當下,我怕他們多等或錯過,所以我每 10km 就傳一次照片給他們,好讓他們抓時間。跑到 40k, 時間算起來 PB 是沒問題了,全力衝刺的話 sub 430 都有機會。 轉了兩個彎,42k 的牌子出現在眼前,剩最後一段直線跟一個彎就能衝線,我開始加大手臂擺幅,調整成短跑的跑姿。要衝過 42k 的牌子時,我聽到熟悉的加油聲,然後是: 「來來來,拍照一下,沒差這幾秒鐘。」 於是,我折回去,和老爺跟 42k 一張,和老媽跟 42k 一張。 最後進終點,4:31:07 我跟他們說,這是我的個人最佳,我本來想破 430 的。老爺打圓場,哈哈笑說:啊 ~ 你在我心裡有破 430 啦! 等到這週古都馬結束,他才算意識到,這幾分鐘的差距,不是說進步就能進步。 故事的表層看起來是:算了算了,家人開心比成績重要,PB 再跑就有,兩老大老遠到京都加油,這份心意才應該珍惜,不要這麼計較。 這些說的我懂,那究竟是什麼東西被翻攪? 以上為前言,接著才是洋蔥系列文慣例的、讓人無語的,悲傷。 老爺最喜歡問我的問題是:「你跑步是為了什麼?」這問題他大概問了上百次,但因為他始終無法同理感受,所以每次的答案都記不住。我實在不知道該再給他什麼樣的答案,所以這次我說:「跑步對我而言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