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1的文章

價值《貳》

圖片
《 價值 》文寫的亂七八糟,本篇為其意念延伸,希望能寫的比較有連貫性些。為了能夠更貼近自己的夢想,需要再加強寫作練習。目前的想法大概以彙整重要事紀為主,週遭瑣事的反思為輔,依個人怠惰程度寫成週記或雙週記的型式,本文開始。 -- 試著走困難的路。 -- 宮城地震之後續與反思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宮城縣外海發生芮式規模9.0的強震,更詳細的數據請參照下表:(點圖可連結至原網址取得較佳瀏覽解析度) 這次的災難,讓許多人對於日本這個民族有了不一樣的體認。無論是透過酪梨壽司所寫的《 大地震中的小故事 》、樂多【私。生活意見】的《 日本8.9震災教我們的事 》以及MMDays轉錄的《 “輕災區”東京,卻像一場無聲電影 》,見識到了日本國民在其特有的文化與民族性下所展現的秩序與冷靜。台灣民眾的後續反思則偏向兩個主題。主題一,事件發生的當下,大家立即感受到日本媒體與台灣媒體的差異,台灣媒體的噬血性引來各界的躂伐聲浪,各家媒體高層則以收視率、觀眾偏愛口味與商業考量予以回應。同樣是樂多的平台中,【遊走...觀察...記錄...】部落格則以《 別當日本「文明」的奴隸 》與《 日本媒體才該和台灣學習 》兩篇文章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來審視日本的社會現況。 政府、媒體、民眾的三方制衡是很微妙的。社會中,我相信還是有很大一部份的人,其資訊來源依賴的是電視媒體與網路的商業媒體。在其所言明的商業考量之下,我們所吸收到的資訊就會以我們現在所看到的方式呈現。媒體訕笑民眾的,即大眾缺乏對獲取知識的耐性與判斷能力。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是:我相信大家對坊間的報章雜誌一定不陌生,但試想我們多久未閱讀長篇的經典小說?一旦在資訊爆炸的社會中吸收知識的過程缺乏耐性,我們只能以淺、顯、易懂的標題瞇眼略過之時,我們有什麼立場去責怪站在商業考量上的媒體。再者,當《 大地震中的小故事 》與《 日本8.9震災教我們的事 》兩篇文章於facebook、Plurk或twitter上瘋狂轉錄之際,我們有沒有去思考哪些是我們該去改進的,而哪些制度,如【遊走...觀察...記錄...】的兩篇文章所提,其實它也有根本上的缺失,還是我們就一味地全盤接受那些瘋狂的轉錄文章,躲在網路匿名的保護之下,充份行使受憲法保障之言論自由不負責任地批判政府與媒體不夠自律自白?當我們做不到對知識本身該有的尊敬與耐性,自身又缺乏

核危

原文作者為清大工科系 (前身為核工系) 之教授 清大核工所碩士、美國MIT理工學院博士 -- [轉貼] 清大李教授針對日本福島核電廠事故說明與評析

價值

圖片
最近身邊累積了一些枝微末節的事件,說不上很有想法,但想做點記錄。 -- 前言 這兩天,網路上有篇九把刀的文章吵的很熱烈:《 打臉文,我的夢想戰鬥不是這樣讓你用的!(Nu Skin站好!) 》。當中最讓人讚賞的一句話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