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7月, 2013的文章

交點新竹 vol.5 -- 視盲體驗

圖片
Photo credit : 交點 -- 2013. 6. 22 -- 學生族群佔約一半比例的交點新竹,在期末考週後果然面臨了極大的危機 -- 人數不足。可以預期的是,七、八月兩場的參與人數只會更加悲觀,我們也只能暫且看著交點團隊如何因應這次的考驗。然而,交點台北沒有這樣的問題,分享內容也相對多元,也許不久地將來便會跳槽去參加台北的場次。 由於參與人數不多,所以分享的主題依稀記得,大致上可類別為:改變、創業,以及我分享的〝體驗〞。 -- 改變 講者是交通大學的一個大五生。在上個場次帶給大家的 slogan 是 -- Think-less,意思近於 Just do it ! 於是,在 vol.5 中,他分享了他大學生涯裡,看似不起眼,卻如蝴蝶效應般影響他日後的幾個改變。像是:旁聽它系課程、家教、實習 ... 等。最後用了偏移一度角所造成的改變來總結,類似於我在 vol.3 的文章所舉的例子。 改變向來是成長或突破困境的重要法則,古今中外重大的事件中,少有被動等待危機解除,常聽見的大部份是不斷審視自己,不斷精進,才得以度過難關。改變不需要是一鳴驚人的革命,從小地方做起,枝微末節累積來的東西,也能有滴水穿石的效果。 -- 創業 分享創業的是一位任職於設備廠的工程師。講者雖然尚無創業的經驗,但他提到了一些我也很認同的觀點。自從社群媒體出現後,社群相關的網路服務如雨後春筍般冒出,有志創業者紛紛織起創業大夢,期待自己做的東西能有一天被 Google, Yahoo 一流併購。或是苦命的受薪階級不想再被任人使喚,想像是執行長般,完全自主負責的角色扮演。但無論如何,創業不只是遞張辭呈瀟灑離去,接著呼朋引伴三五成群身兼老闆的事情。創業更重要的精神是: 世界上有那麼一個你覺得沒人解決的問題,你想去解決,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跨出去多聽、多看,只是必要條件,心裡要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做的事是什麼,這個業創起來才會有意義。 -- 體驗 Photo credit : 交點 真抱歉,又是冷飯熱炒的一次分享,分享內容請參考我在大學某堂寫作課裡採訪視障生的報告 --《 採訪 》。由於前兩次的主題都是希望大家多懷疑我們所接收到的資訊,所以在這次的 vol.5,我強迫聽眾閉上雙眼,用身體的其餘感官去感受這個世界。閉上眼睛,去走路

價值《參》

圖片
價值《壹》 -- 社會與自身的連結。 價值《貳》 -- 社會議題之價值觀延伸。 -- 同個標題寫到了第三篇,大概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檢視一下自己,看看自我價值的建立有沒有隨著入世而漸漸地偏遠小時候的初衷。 隨著進入社會看見愈來愈多事物,聽到許多年紀輕輕就頗有一番成就的例子,facebook, Google, Microsoft 的創辦人都是大學的求學過程即脫穎而出,不到三十便已經有自己的事業。就連自己的身邊,都已經出現月薪30萬與一大筆股票的強者我同學。除了工作跟步入家庭外,究竟該為自己的未來定什麼目標相信是同一輩的我們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 我曾經說過,寫作的過程對我來說,就像是在編纂一部屬於自己的辭典。在這過程,我會不斷地自我提問,做各種不同的假設,進而挖掘更深一層的自我意識。比方當我說我很喜歡這個環境時,我會嘗試換掉不同的人物、語言、文化或是其它想得到的條件,來理解究竟是什麼要素在吸引著自己。藉由分析這些要素,看看自己是否物質欲望過強,還是看待事物太過表層,最後將這些經過咀嚼的分析寫下來,成為辭典中的一則條文釋義。 在第一篇的文章中,我引述了九把刀在 《 打臉文,我的夢想戰鬥不是這樣讓你用的!(Nu Skin站好!) 》當中的一句話: 「絕對,不要讓別人告訴你什麼是成功,不要讓別人幫你下成功的定義,成功不見得是賺大錢,成功也不是賺大錢然後用錢去實現你的夢想。當你發現有一件事你很想去做,很想為它付出一切努力、付出熱情的時候,你就開始接近屬於你自己的成功了。」 我最近在重新思考「成功」這一則條文,重新思考的原因並不是我對自己的註解產生動搖,而是試著在思考為何身邊朋友對成功的定義,都普遍建立在「比較」這件事上。 -- 在衡量自己成就的天秤上,我們常常放在另一端的,是自己同年紀的一些朋友,更甚者,放的是社會中優秀出色的青年人士。秤秤自己是否有房有車,月入多少,身邊有沒有穩定對象等等。這一向不是我衡量自己的方式,但卻一直到最近,我才意會到為什麼我不是這樣子來看待我自己。 原因其實很簡單,《 洋蔥 》一篇便說明了所有。這一切,我想是來自於我的父親。 家父因自幼貧困,在學期間飽受欺凌與歧視,強烈的自卑感開始在心中萌芽。大學聯考因高中時期貪玩桌球而落榜,當兵退伍之後,高中畢業的學歷讓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