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京都馬拉松

Photo credit: All sports

自從 2015 年的東京馬完賽,深刻體驗到日本主辦方對馬拉松比賽的重視,讓我近幾年持續關注一、二月的日本賽事,希望有朝一日能再藉著幾天年假,重新感受在異地跑馬的滋味。終於,去年九月算準今年的連假後,報名了 2018 京都馬拉松。十月,抽籤結果公佈,再次幸運地中籤,開啟這趟京都之旅。

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從最開始的旅程安排都不再冒冒失失。找了前往起終點都方便的住宿,留了較寬裕的時間到會場報到,在會場領取大會提供的輕便雨衣,這在寒冷的二月裡是起跑時的保命要物。起跑依然是早上九點,但通常八點出頭就是選手的寄物截止時間,這一個多鐘頭的保暖非常重要。現場通常是 0 度上下的氣溫,保暖沒有做好,就會落得像上回不到一半便早早受傷的下場,輕便雨衣即是這段期間拿來保暖的法寶。

自從三年前受傷之後,反覆的傷停讓我慢慢了解怎麼和自己的身體相處。能夠在全程馬拉松的距離無痛完賽,需要靠事前完整的訓練以及當下的保暖準備。今年站在起跑的等候區,一樣的冷冽寒風,但比起三年前不僅多了雨衣、手套以及運動外套,也因為更充分的賽前訓練而顯得泰然自若。

Photo credit: All sports
起跑

還在台灣時,學長就曾叮嚀過這場賽事的幾個重點,一個是京都馬的長緩坡不少,配速不能太過大意;再來是後段賽程跑鴨川河堤時,四周空曠沒有遮蔽物,要有受風的心理準備。加上之前受傷的印象太過鮮明,起跑時刻意地放緩速度,等待讓肌肉暖機的時間一點都不能心急。

從西京極運動場起跑之後,便一路往北拉到嵐山。嵐山一段的風景之美難以言喻,顧不得比賽仍在進行中,依然駐足拍照流連忘返。

嵐山一景

大約 10k 上下,四肢都已確實熱身完畢,雨衣遂交給沿路的工作人員,運動外套綁在腰際上,用輕便的姿態繼續揮汗前進。


補給


在報到會場裡,主辦方特地擺了一攤賽事補給,當時看到各種麵包水果便印象深刻,想著比賽時一定要吃好吃滿。心心念念的補給來到真正的賽道上,又是一項讓我顧不得時間流逝的考驗,都已經大老遠飛來京都了,怎能不飽嚐富饒文化滋養的甜品美食?果然,京都的補給不負眾望,成為我目前心目中的排行榜第一名。

不得不提的是在每個補給站與流動廁所前,京都馬的標示牌都非常清楚且貼心:流動廁所除了告示該站有幾間之外,還會標明下一站流動廁所的所需距離;而補給站的前 300m 就會先有牌子預告一次,上面用圖案標示即將進入的是只有水站還是包含食物補給;實際的補給站也都清楚標明運動飲料會擺放幾張桌子,一般清水幾張桌子,甚至連 1/4、半滿、全滿 ...... 等份量都分開告示放置,讓選手可以一目瞭然最需要的補給放在哪裡。我想這是台灣的國際路跑賽事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Photo credit: All sports

後段

隨時提醒自己用核心肌群來帶動雙腳,避免過早增加膝蓋的負擔,直到安然跑過上次受傷的里程,內心的不安才逐漸驅散。超過半馬的距離沒多久,本來維持在柏油路上的路線突然彎進京都市立動物園,讓我感到十分的驚喜,雖然沒有看到動物,但對這樣的路線安排覺得主辦方真的十分用心。

離開動物園後便來到鴨川河堤,正好是 30k 左右。照過往的經驗來看,真正的馬拉松是從 30k 之後才開始。以往大概支撐到 32k 就得開始穿插步行的節奏,但這次很幸運的,在鴨川的河堤上並沒有出現學長提醒的側風,反倒是宜人的陽光陪伴我度過這一個區段。後面的補給接連出現像是草莓、紅豆麵包,有些熱心民眾提供的黑糖蛋糕也讓我不顧形象,大口地咬了起來。這個時間已經是中午時分,飢腸轆轆的我每衝進一個補給站,都是先找尋食物的蹤跡,酒足飯飽後才有力氣繼續往前。

鴨川一隅
Photo Credit: All sports

衝線

在最後的五公里時,算著時間應該有機會拿下個人最佳,但是大約在 38 ~ 40k 左右,這一段長緩坡讓我不得不降低速度。心裡既想著要破自己的紀錄,但又在大腿即將抽筋的邊緣掙扎,隨時感知自己身體的狀況,和身體和平共處是每位跑者都得經歷的課題。接著終於看到這段上坡終點的折返點,吃了幾口補給,稍稍停下腳步,靜下心好好地拉開大腿後側的肌群,等身體確定無虞,最後的兩公里毫不猶豫地邁開步伐衝刺。

這一段是剛剛痛苦的上坡折返,所以變成是愉快的下坡路段,但我依然奮力完成最後的賽程。過了兩個彎,遠遠看到終點牌坊,更是加快配速。壓線前,我看著手錶的時間,大概比個人最佳還快了一公里左右,內心滿是感激。

Photo credit: All sports
完賽

過了終點線,工作人員紛紛為跑者掛上獎牌,甚至從背後披上完賽毛巾。一直到領取個人物資前,這一路志工們不停為大家鼓掌打氣,雖然完賽只是自己的事,但現場氣氛真的令人感到非常溫暖,彷彿我們完成了什麼光榮的事蹟。

感謝所有的主辦協辦單位與志工們的參與,才讓這項活動順利圓滿舉行。我的父母在終點線加油時,也被周遭的氣氛感染。他們看見,大家雖然為了各自的理由踏上馬場,但要完成這 42 公里絕非易事。有人可能狀況不好,最後拖著抽筋的那隻腳也堅持完走,而一旁的觀眾和大多數的跑者非親非故,卻依然真誠地為大家吶喊打氣。

無關深刻的言語,這份運動精神,便足以動人。
能夠躬逢其盛,我感到無比幸運。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揪人‧文《177》

枝蔓|2021 結算

洋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