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貳》

寫在反思的長文之前。

--

2014 年的 5/21 下午,台北捷運發生了讓人震驚且心痛不已的事件。事件之後,網路世代對於教育議題又重啟許多值得深思的探討。批踢踢的一篇文章:《有沒有這個社會殺了這個年輕人的八卦》道出許多年輕學子家中的普遍狀況,因而在網路上引起相當的共鳴。

這篇,是《洋蔥》的後續,敘事會稍微 personal 一點。

--

我的父親,和上段轉錄的那篇文章作者的父親,是同個類型的人。也許家裡並沒有文中提及如此誇張的例子,但個性與思考方式,如出一轍。

家父是個十分需要肯定的人。洋蔥》一文已描述了他從小的生長環境導致他目前的個性,然而,他需要肯定的那一面,卻讓我感受到相當的悲傷。

他對於成功,有一套自己的定義。他會勉強家中的成員要走他認可的流程,如果沒有照他的意思做,請用最後他認可的成就來說服他。而在達到所謂的成功之前,他會帶給你極大的壓力與痛苦 ( 找工作一例,請參閱《新年》一文 ) 如今,我在工作上的表現他滿意了,便逢人誇耀他小孩的成就,然後說他在我求學階段採放任的管教,我在高中大學社團還擔任社團幹部爾爾,接著就是享受旁人對他的讚許。我在一旁想起高中時邀他來看社團成發,卻換來跪在地上的耳光這段回憶,哭笑不得。

他真的很需要掌聲,他極度需要讓別人知道他有多麼在行。他會對自己的孩子說:「你現在這樣不算什麼,我以前如何如何才叫厲害!」我很難想像他的自信有多大的缺口,讓他必須這樣從孩子身上得到自我的肯定。我只好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要做這樣的事,不要成為這樣的父親。他在外頭對外人所稱讚你的表現,是為了贏得他自己很會「教育」孩子的讚美。當他無法真心地讚美一個人,當他最後的讚賞總是要回到自己身上之時,我感到相當的悲傷;當鄭捷的事件爆發之時,才突然意識到這是上個世代某種普世價值扭曲的問題。

於是,網路上出現了一種聲音:「要不是 ......,我可能也是下一個鄭捷。」悲傷的是,這個聲音,同時出現在我心底過。

--

對於我的成長過程,我一直抱著感恩的心態。高中時戲劇課的演員訓練,讓我養成時時揣摩對方心理的習慣,這讓我在接觸人事物之時,更能以同理心看待對方。高中時的朋友,讓我知道自己還有除了念書以外的優點。大學 breaking 組的團練氣氛,讓我感受到夥伴間的簡單鼓勵,能帶來多大的快樂。我有幸在求學與求職的過程中,姐姐與身邊好友成為我情緒的出口,我才沒有成為悲劇中的角色。而那些不像我如此幸運的人,便上了報紙的頭條。

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其實並不是個健康的念頭,它只是在某種扭曲的陰影底下企圖反制的想法。這個社會真正需要的,仍舊是對每個個體,有更寬大的包容。


以上。



--

延伸閱讀

反思的長文於此 -- 《作為公民的事前準備 -- 從太陽花學運與北捷事件談起


--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揪人‧文《177》

NOTE。書單

洋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