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 聊表 --」標籤的文章

聊表

網誌更新 -- 為了讓自己能更有影響力,這陣子特地整理了各社群與部落格的內容。也許有些人是用 RSS 來追蹤這個部落格,並不清楚網誌動線的更動,所以特地發這篇文章公告一下,免得舊讀者混淆 (也是大概兩位,囧) 對老朋友差別最大的是部份文章將移至第二部落格: Pause and ponder  置放。文章內容比較希望讓讀者轉載的類型,像交點的心得分享或是一些公民議題的討論會放至第二部落格,其它生活瑣事或心情紓發則一樣寫在這裡。歡迎大家也訂閱那邊的 RSS,目前比較有趣的文章已經有: 作為公民的事前準備 -- 從太陽花學運與北捷事件談起 TEDxTaipei 2014: What matters now? 選舉前的公民 -- 談理性思考與包容 交點台北 -- 2014. 11月場 facebook 會慢慢經營出一個自己想要的 icon 出來,科技類或工作相關的訊息則轉貼在 Google+ 上。大家可以到各個地方找尋不同面向的我喔 (誰啊?) 以上。 --

聊表

我們就是不停地前進、駐足、退 後 /  在交織的阡阡陌陌上,在未知的暗巷衚衕裡繞。 拾起、放下、又再拾起 / 你把逞強當理智;把忍耐當堅強 / 眼前迷茫的霧靄,雖透著光晰,仍看不清眼前的道路 / 你只管往前進,深信踉蹌之後總有人攙扶。 當下看似孤寂,隔著一片氤氳空無一人 / 朋友所言的默默支持,也真是默默。 雨後彩虹的老哏你已聽膩,或許此時彼刻的你就想淋雨,我也不加阻攔 / 奮力一跳後,腳底的虛空,你怎知是飛翔還是墜落? --

聊表

情緒記憶。 每個人都有些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尤其當這些事發生在自己的生日或是耶誕節時,每年一到那個時節,路上的景象又會再提醒那些曾經發生過的事。某些考據深究的電影,正因為對某個時代有深入的了解,挖出那時候流行的音樂、海報,喚醒曾經走過那個年代的觀眾的回憶,讓觀眾更有感觸。 這是一件相當奇妙的事情。在我自己有意會到的型式中,當下的情緒除了藉由文字類的日記與聽覺類的音樂能記錄以外,最近突然意識到,相片也能做到類似的事情,而這也是我之所以常常拍照的原因。 我不會說我是個喜歡攝影的人,因為我並不熱衷外面的人像外拍或是特地去拍某個車站夜景星軌,但我是個喜歡聽故事的人。因為這個特質,所以我會去讀很多小說,會去參加交點聽別人分享他們的故事。更深一些,我除了記得故事的情節以外,我更喜歡記錄著主角們的情緒。情緒能被很多細節牽動:動機、環境、主觀意識,因此它能真實地反應一個人的原貌,這是我最喜歡的部份。每次的活動聚會拍照,比起一二三 pose 快門,我更喜歡在一旁側拍大家最真實的表情,我發現那才是一個人最美的時候。那些真實的情緒、那些最美的部份,可以在我心裡留存很久。 我喜歡讀一個人寫下的文字,或是他轉瞬的表情,因為那是他最無法說謊的時刻。試著洞澈一個人的真實,我覺得,很美。 --

聊表

家庭問題與缺乏讓人迷戀的特質, 真是安慰極了。 --

聊表

很痛,卻什麼都不能說。 -- 這一個多月,心悸、顫抖、失眠。 不能好好入睡,每天早上五六點就會驚醒。 事情很嚴重,比你們以為的都要嚴重。 就這樣。 --

聊表

我坦承了多少的自己。

聊表

來不及參與的太多;能一起擁有的更少。

聊表

(聊表是筆者自己看的情緒文,不予計時。) -- 寫作、偏執、表層。 --

聊表

無力。

聊表

篇數有點多,所以不想記了。 一月總是舊年與新年間的過渡擺盪, 跨了年,似乎是大大地吸一口氣,大聲地喊出:今年我要好好努力! 年節前,又像是收尾一般,將身邊的事物整理就緒,等待除夕年夜的鞭炮攢動。 今年的跨年依舊,了無新意,在小貓兩三隻的實驗室裡趕著碩論。 這兩年多,尤其是年底月初的那兩三個禮拜,用很瘋狂的作息在玩命。 一直都是這樣, 總是陷入莫名絕望焦慮的窘境,再茍延殘喘地爬過去。 我希望那反而是自己的問題, 是因為自己的規劃不夠周詳;自己的行動力不夠果決, 這意謂著,新的一年,就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吧! 恰巧是另個身份的階段性過渡, 未來是台北or新竹也還不確定, 用更積極的態度來善待自己是今年的中心德目(嗯?似乎談不上任何的德。) 但不論短暫的身份為何,跳舞、閱讀、跑趴這類讓自己開心放鬆的事,不輕易放棄。 寫作、電影以及對周遭事物設計感的留意, 持續性地fresh自己感官的記憶, 這些事情,或說態度,是無論哪一年、哪一個國家,都要堅持下去的。 最後,找個時間做健康檢查, 希望右腹的緊繃只是自己的多慮。 以上。  

聊表‧文《貳拾》

好久不見。 回頭看了這一系列文,最近一篇的聊表,發在今年的一月。這一年,我學著將抱怨轉為前進的動力(其實也只是換成發洩在Plurk上),試著不再每天滿腹牢騷地進實驗室、試著閉嘴、試著低調。我把很大一塊的壓力喧洩在閱讀上,藉由大量的閱讀,迫使自己的腦袋轉換另一個思考邏輯,也轉換平日壓力過大的心境。高於往年二到三倍的閱讀量我想就是這樣來的。 前些日子的成果發表會結束,算是事情告一小段落。在發表會以前所累積的不滿怨懟,近四、五天的休息沉潛也已平息不少。一直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是件困難且疲累的事,也不是所有事情都能一句「吃苦當吃補」就得以弭平一切。發表會當天,手拿著「傑出貢獻獎」時,心裡其實是很生氣的。我很清楚這個獎,只是個苦勞獎。因為這兩年多來大小不斷的DEMO擠壓掉我該有的時間,所以頒個獎告訴你,「我知道你很辛苦。」於此,一張獎狀,把這兩年多浪費也好,辛苦也罷,犧牲睡眠的時間不管,一筆勾銷。我拿了這張獎狀,等於默認了這所有不合理的事於合理。 什麼事情不合理? 人力、時程、專業分工。 類比電路本身就較數位電路不穩,跨入門檻高,所需要的基本知識也比較雜,量測更是個大問題,但投注在這塊的人力,卻只占總計劃的一兩成,甚至更低。於是,做板子、bond線、量測......就我們這幾個少數人力包辦。然後,晶片做好了,可是數位那塊failed重做。重做一次要等三個月,數位那邊重做了三、四次。等到數位那邊好了,計劃的大頭說:「可以開始整合了。」距離DEMO不到兩個月,可是整合容易出問題的就是類比。結果,數位的干擾讓我的電路failed。老師們只看到我的電路死掉,不管理由,就是我的電路死掉。沒時間重做,只有兩個月,要弄到會動。DEMO前的兩個禮拜,電路還是很不穩,可是DEMO的消息早就發佈,國賓訂了,人也請了,於是老闆每天丟我MSN抓進度,每天下午來看我們弄的怎樣。問題他也解決不了,就說要我們辛苦一點,多試試其它辦法。最後講到專業分工,這個更扯。計劃的內容包含天線的設計,不知為何被歸在我們老闆這塊,而不是找專門做天線的老師。他自己不懂,所以叫我做,我說我也不懂,我來這個實驗室是學設計電路。他回答的超妙:「欸,其實能進來清大的學生,我根本不擔心這一點。看看paper,讀點書,就知道怎麼設計了。我們應該要做更有contribution的事。」我剛進來,什麼事情都不知道,也只傻傻地點頭,是是是。...

聊表‧文《拾玖》

又來了...... 不知道上班的生活是怎麼樣 不知道當兵的日子是怎麼樣 我只知道,現在的一天,要直到我躺上床的那一刻,才叫休息 時間Always不夠用 事情Always做不完 畢業之後,也是這樣嗎? 要到什麼時候,手上的抱怨手環,才能不再換邊?

聊表‧文《拾捌》

忽有所感。 如果你不積極地去想所有可能會發生的問題 不跳脫現有的框架去思考目前的瓶頸 不去把自己這麼一點一滴地榨出來的話 那麼 在口試時,審委隨便一個天馬行空的想法就把你唬住 才讓你回過頭發現自己這幾年該訓練的都沒訓練好 那也是你自找的! 思考、討論、腦力的激盪很好 但是 自己的研究,該自己負責...... -- 10/21 -- 看到學長的投影片 深深地覺得,自己不要畢業的這麼落魄 不服輸的個性被激將了起來 嗯,那隻牡羊又回來了! 是件好事。

聊表‧文《拾柒》

長達三週的不眠不休看日出活動 在今天早上的期中訪察順利DEMO下,圓滿落幕了 由於digital part在三月的chip中整個failed掉 使得RF integration在這次的期中訪察中扮演了份量不輕的角色 我們的壓力可想而知 但說老實話,主要的壓力還是在兩位博班學長姊身上 這三個禮拜中 我看著學長姊怎麼去debug電路 從不同的波形,不同的儀器,一層一層抽絲剝繭 雖然很累,卻也學到很多東西 博班的學長姊也不會因為我只是個碩班,就忽略我的想法 他們還是會很認真地看待我所提出的意見 我跟著他們一起熱烈地討論,大家就這麼慢慢地把prototype呈現出來 學長很明顯地把一些工作交接給我了 meeting漸漸是由我來報,學長偶爾補充 integration也是由我去跟其它部份的人連繫、整合 剛剛工研院打來的電話 我也有能力不依賴學長姊,把目前的情況說明清楚 早上的期中訪察 其中的一個評審委員,劉丁仁,現任聯發科研發顧問,退休前是聯發科研發部副總 針對這個計劃提出了一些建議跟看法 有不小一塊是圍繞在我老闆負責的部份,當然,就是我負責的部份 評審委員希望,這部份在年底前可以有一定的成果 嗯哼 那就來吧! 我期許自己,獨當一面。 -- 嘖,不過 分了兩個學弟給我帶是怎麼一回事......

聊表‧文《拾陸》

下午,找老闆聊了Research的事 -- 帽:「老師,我覺得我現在做的研究跟大學時候修的課沒什麼關係,天線這東西我沒碰過耶。」 師:「有時候這方面有太深的學習背景反而會被挶限住想法......」 帽:「可是現在要研究的這塊沒有人做過,完全沒有reference可以參考。這東西碩班兩年可能做不完......」 師:「嗯,這邊的確很難,所以我希望你是咬著筆桿望著湖水,好好地想仔細去弄,不是整天去tune電路。」 (所以我以後可以不用meeting了嗎?) -- 帽:「這部份要考慮的東西很多,真的很難。」 師:「你只要做出一個正確的趨勢就好了。你做出來,人家就得cite你的paper。說不定以後就會把這叫做SL rule!」 (那可以順便給我個博班學位了吧......) -- 帽:「我怕做這個跟circuit沒有太大的關係,這樣我畢業的話,這方面的sense會輸人家很多。」 師:「所以circuit的東西你要穿插著做啊!」 帽:「啊,這樣要做的事,方向有點分散,我覺得會做不完,我現在還要去CIC兩天......」 師:「時間是榨出來的,那你就用六日來換吧!年輕人辛苦一點沒關係的。」 (媽,我確定要三年畢業了。) 結語:聊過之後,不是減輕loading,只是讓老闆告訴你:你想的沒錯,就是這麼難,可是你要做完。

聊表‧文《拾伍》

哈哈。 答應說有空要出來吃飯喝酒的那些 答應說有空要回武陵跟老師抬槓的那些 真是相當抱歉哪! 很快的,碩一的日子已經過了一半 實驗室在最近正式地進駐台積館 CIC的高頻量測工讀也開始training了 一切都更上軌道般,事情搭在列車上,一節一節急駛而來 就這麼樣把我的空閒時間碾平在鐵軌上 手上目前有接一個計劃,有點難,有點操 參與計劃的學校包含清大、台大、中華、中央......十多位教授 其他實驗室的學長聽到都很訝異,怎麼有碩一就接這個計劃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大概老闆搞錯了吧 之前為了這個計劃 幾乎每天要先量測量到快十一點,才能回實驗室準備自己的作業或考試 每週要meeting的次數提升到三次 自己開始跟計劃裡的博班約時間,做這個實驗做那個實驗 實驗室裡的儀器摸到可以跟博班的講解要怎麼用 三月,要下一顆晶片 所以請不要跟我說放寒假了或是哪部日劇好好看之類,我會難過 開始幫人家量測,所以自己對這領域的background要更熟 碩一下,除了三主科以外,還有兩個整天要待在CIC工讀量測 一個暫時做不出來的計劃,每週三次的meeting,以及數不盡的實驗 對於相當抱歉的那些,我也無能為力了 哈,或許,下一篇的聊表文,要到暑假才有力氣寫吧 以上。 按:下一顆晶片,"下"為動詞,電機領域中做晶片的慣用語為"下線"。

聊表‧文《拾肆》

總結。 距離上篇文章,時隔約兩個月 嗯,我想,大概就是這種忙碌程度吧 桌上擺的《蒙馬特遺書》,是我這學期唯一在看的一本閒書 圖書館借的《務虛筆記》,我總共借了四個月,終究是沒能看完 先前買的《百年孤寂》、《圍城》、《靈山》,被我放在床邊曬了三個月的太陽 有我想堅持的,也有我無能為力的。 如同零柒級的由來,我順利地在去年六月畢業 大學荒廢了前三年,就這麼一口氣在大四這年念完 沒有什麼感傷氣氛 那些偶爾聚餐聊聊垃圾話,一個眼神就知道該出來喝酒的同學依舊在身邊 沒有什麼陌生的環境需要重新適應 年紀毫不猶豫地劃上一筆,我要的只是更堅定的自我 書櫃的統計資料記錄著去年看的二十四本,總計六千七百頁的閱讀 最後一本停留在九月二十二號,無能為力之一 暱稱的數字停留在六二五零,無能為力之二 不過至少是個起點,至少讓大學中成長緩慢的我再次往前擠了一些 無論是內心的想法,或是課業上實質的研究,都不再原地踏步,堅持之一 我聽著音樂,肢體再度擺動 我站在舞台上,再次忘我地跳舞,堅持之二 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 我很想用力地大叫:靠盃!最好碩一生可以這麼忙! 雖然我過著工程師的作息,但其實我承擔的是研究生的壓力 儘管沒事走出實驗室就是看日出,至少我不用擔心家裡的三餐是不是有著落 我們嘲弄著汲汲於生活家計的人眼光短淺之餘 我們有否心懷知足地讓自己格局放大 我們可以整天喊著project做不完考卷改不完meeting開不完bug  de不完 當初決定繼續念下去的那份初衷我們是不是每天也喊在心底? 我們做了什麼樣的選擇,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所以,我堅持我不願放棄的 為了貼近夢想,我拼上研究所,然後努力讓自己變強 看了二十多本閱讀,三場舞台劇,十幾部電影,兩門寫作課 每年總要讓自己的內心想法再成熟一點點,就算只是多了解自己也好 回到舞台,音樂,跳舞 最後,有個人,願意陪我過這樣的生活,微笑 零柒年,降幕 燈暗‧轉身。 下個舞台‧下一齣戲。

聊表‧文《拾參》

嗯。 除了努力活著這件事以外 無論是擁有或握緊的任何,都不會是理所當然。 寫給我 也寫給我身邊的朋友

聊表‧文《拾貳》

唔。 我不希望 我那麼地努力 卻被 你的不願意相信 一筆勾銷 嗯 所以 我會再努力的......

聊表‧文《拾壹》

我找不到字來形容我現在的心情...... 我是個碩一新生,趕著經濟部的大計劃 這兩個星期完全沒有新生的從容不迫 一晚接一晚的討論與模擬 學長今天終於也說,這是個很難的電路 可是deadline並沒有因此延後,我只剩三天 停止這個話題,我討厭complain 何況其他人的壓力也很大,不是只有我一個人這樣 然後 家裡出了嚴重的事情 一樣,我也不想聊這個 身為22歲的男生,我有責任保護我的家人 就這樣,我最近沒辦法陪笑,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