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暗戀‧桃花源】」標籤的文章

說明‧文

大學中文寫作的不知道第幾次作業...... -- 《暗戀桃花源》 燈亮。 升幕。 煤油燈。 戰亂時代的上海。   由《表演工作坊》為班底,賴聲川老師編劇的《暗戀桃花源》,距離首次演出已經有二十年的歷史。在2006年,《表演工作坊》和《明華園》合作,將這齣經典舞台大劇第四度推向聚光燈下演出。   《暗戀桃花源》是一齣戲中戲的舞台劇。《暗戀》和《桃花源》分屬兩個不同的劇團。《暗戀》的故事發生在對日抗戰的上海,江濱柳和雲之凡這一對戀人因戰火而分隔兩地,江濱柳隨著國軍撤退來台,從此失去了雲之凡的消息。四十年後的江濱柳重病在床,為了自己最後的心願,繼而將留了四十多年雲之凡的照片登上報紙的尋人啟事,最後終於在醫院重聚。《暗戀》這齣戲因為是劇團導演的半自傳性故事,所以在排練的期間常常因不合導演當年動盪不安卻又兩小無猜的心境而一再重來,導演也常因觸景感傷過度使得排戲進度一再延宕。留下助理與演員在一旁不知所措,無故徒自悲傷而莫名走掉是常有的事。《桃花源》的背景則發生在古老的某個朝代,春花與老陶這對夫妻家庭失和,春花嫌老陶賺不到幾毛錢,無法給她過無憂無慮的少奶奶生活,因此和鎮上富有的袁老闆私通,丈夫憤而離家遠去。其間巧入一處像桃花源一般的仙境,在那邊沉澱心情之後,決定回家和妻子團聚的故事。在劇場的人為疏忽下,不小心將兩齣戲的排演時間排在一塊,但兩齣戲的公演時間又相當緊迫,所以本來是相安無事地輪流使用舞台,隨著日子逼近,轉而將舞台切做一半,兩個劇團各用一邊同時排戲。就在排戲的同時,兩邊的台詞竟巧對得上,逕而激盪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在兩邊的互相干擾毫無進度的情形下,最後決定各自將結尾排過一遍,先將舞台完全交給《桃花源》,之後再讓《暗戀》排演結局,整個事件才得以告終。   《暗戀》充滿著灰暗的離別基調,《桃花源》則是走歡樂的俏皮路線。《桃花源》整齣戲是以明華園的歌仔戲做表演形式,演員誇張的肢體動作、閩南語的鄉土口吻更是增添許多笑點,《暗戀》則否。《暗》劇的場景要不是在動盪不安的上海公園,就是在死氣沉沉的台北醫院裡,無論是離別依依的情緒還是導演的歇斯底里,都讓整部戲的風格相當沉重。只是通常沉重到快忍不下去時,歡樂的《桃花源》劇團就會出來搶場地。整個《暗戀桃花源》就是這麼地將觀眾一會兒丟向憂傷愁悶的死水,一會兒再拋向五顏六色的天堂裡去。才好不容易入了左邊的戲,又被劇場管理員打斷,然後再回到...

入戲‧文《完》

燈暗 主持人介紹‧開演。。。 學長姊有教我們一套表演前入戲的方法 首先,閉著眼靜靜地坐在地上,想像自己的周圍有一圈光暈 在這個光暈內,是自己的小小世界,是自己這個角色的實現 重複地在腦海中回憶這角色的模樣、會說的話、會做的事、會比的手勢 然後慢慢地,將光暈擴大、擴大,擴大到整個舞台,最後到整個劇場 起身,演出。 所以當演員在這幕離開觀眾的視角退至翼幕時 我們不是複習接下來要講的台詞,我們是做該角色退場時平常應該會做的事 角色的生命不只在舞台,而是劇場全部 直到全劇終了,我們脫離角色,到臺前接受觀眾的喝采 演出的節目單上附有回饋單 裡面附有所有演員優劣評量的選項,十分殘忍 待表演完一個禮拜後,學長姊會將回饋單上的意見整理完給我們看 供我們做為肯定自己或驅策自己再次進步的動力 高一上下兩學期演了兩場,就這麼脫離了戲子演戲的生活 升上高二接了幹部,我們所接觸的又是一場戲劇的另一個層面 扣除演員部份,其餘的工作都是幹部要處理的 導演,要對整齣戲劇有最深層的認識 這個劇本想表達什麼意念,導演自己也有要表達的想法 在確定劇本之後,就要趕快把這些確定,不能讓一齣戲的場景或對話有模稜兩可的情況 接著,就是把這意念跟舞台監督討論 因為人手不足,舞監所負責的工作就十分龐大 這個場景需要什麼燈光音效、要什麼輔助的道具或是佈景的擺放位子 演員與進出道具的動線,舞監都得一一記下 所以導演跟舞監手上的劇本都密密麻麻的,但兩者所記的東西卻大異其趣 而副導的角色則介於這兩者之間 有時候導演拿不定主意,會詢問副導的意見 導演跟舞監橋不定時,也會參考副導的想法 總之一齣戲的靈魂人物,就繫於這三個人手上 這方面的經驗雖無助於戲子的演技 但對於整個舞台劇所能給予觀眾的感受能有更多的考量 當時身為幹部,參與了一次又一次的彩排與其所有的背景設定 每次的演出,都知道演員會說什麼話,會有什麼音效 其實,很拿不準這一場戲到底給了觀眾多少的震撼 等升上了高三,完全不知道戲的內容的心態下去欣賞學弟妹的演出,才了解那種新鮮的感受 前晚的《暗戀‧桃花源》,勾起了我一堆拉拉雜雜的回憶 當時,我以一個平常的觀眾去欣賞一齣舞台劇,去體會這齣戲所...

入戲‧文《肆》

無關緊要‧是一篇高中的回憶文。 僅聊聊對戲劇的粗淺認識。 成為戲子的第一天,就被學長姊交代了戲劇的六大原則: 不小聲、不忘詞、不笑場、不背台、不Double、不要臉 就這麼樣,開始了兩年的戲子生涯 平常的社課時間,著重在戲劇相關知識與技巧的介紹 像是一開始最基本的表情課:喜怒哀樂 每種情緒至少要三等份,所以就有十二種不同程度的表情 然後是肢體課程或是語調的課程,最經典的鏡子遊戲跟狀況劇是少不了的 除了表演相關的以外,還會有一些默契培養,像是信任遊戲 最簡單的信任遊戲,就是站在桌子上往後倒讓其他人接住 重點是膝蓋不能彎,要全身直直地倒下去 當你看不見你的夥伴時,就只能全心地信任他們,一定會把自己接住的 就像在演出時,你也絕不會是孤單的一個人 除了這些,還有簡單的化妝課程、舞台架構、劇本架構等等 讓我對基本的戲劇演出有一些簡單的概念 而讓我學習最多的,還是一學期一次的大型演出 在每天放學後的課餘時間,我們都會排演學期末要表演的戲 其實現在想想,這整個流程還蠻有趣的 學期初的一兩個禮拜,學長姊會拿兩、三本劇本給我們挑,看我們對哪種題材比較有興趣 決定劇本後,再來是選角 每個演員要挑二、三個自己有興趣的角色做淺層的研究 到了選角當天,不一定要按照劇本台詞演出 就單純地表演一些你覺得這個角色會說的話、會做的事給學長姊看 選角完一、兩天,學長姊就會公佈角色名單 公佈名單後的一個禮拜內,我們要交出一篇該角色的自傳 就是自己對這個角色所做的背景設定、個性等等,交給導演修改 如果不符他內心所構想的,就得按照導演對這齣劇的看法做修正 當然,角色一公佈完,就是密集地對詞跟排練了 演員讀本得花上一段時間 對於每一句台詞,每一幕場景都要注意其必要性及連貫性 有任何不合理或不了解的部份都要趕快和導演討論,才能讓角色的個性更確立 每天排練前,都要先發聲,練習用丹田講話 再來是暖身,這是為了能讓肢體做到最明顯的表演 大概前兩、三個禮拜還可以拿著劇本對詞,之後學長姊就會強迫我們丟本 丟本之後,才是磨練一個演員演技的開始 每天就是聽著學長姊的吆喝: 卡!你這邊情緒不對,xxx是這樣一個個性的人欸,他怎麼會這樣講話呢? ...

入戲‧文

深深暗戀的桃花源,許久不能忘懷。。。 晚上,在新竹縣立文化中心的演藝廳,我重溫了一場舊夢 《暗戀‧桃花源》 第一次遇見這齣舞台劇的劇本,是在我高中的時候 才國中升上高中,剛進戲劇社的我便接了《竇娥冤》中的張驢兒一角 當時還涉世未深,在這齣長達兩個半小時的古裝劇裡,演來十分吃力 高一下,在學長姊想換換一些節奏輕鬆、劇情活潑的戲時 我拿到了《暗戀‧桃花源》的劇本 後來因為演員人數不足且難度也頗高的情形下放棄 而這齣戲便從當時在我心中懸盪至今 容易入戲的性格,是從我身為戲子開始 因為做過戲子,所以更容易從劇場的背景,演員的肢體表現 就這麼地進入了故事;進入了每個主角與主角間的情感流動 和電影不同的是 雖然是簡單的道具佈景,演員的生動演技就在舞台的小框框裡活靈活現 我想,曾經身為戲子所能體會到的那份感動,會比旁人更來得強烈吧 所以我從一開始劇中上海年代的動亂就入戲了 一對情侶在動盪時期的浪漫情懷,開始在我腦袋努力營造的同時 導演就跑出來卡戲 接著一整晚就處在入戲、中斷、又入戲、又中斷 很感動,然後又遇到笑點,在感人與歡鬧間的情緒游移 直到最後一段結尾,完全地把自己的心掏出來 浸在那股戰亂分離後的重聚,無奈卻又不能自已的情緒泡沫中 在心底低沉地迴盪幾分後,心滿意足 接著,是持續不斷地掌聲與喝采 舞台劇的震撼,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我想,這也是曾身為戲子的驕傲吧! -- 延伸閱讀 入戲。貳 -- 暗戀桃花源劇情賞析 入戲。參 -- 暗戀桃花源劇情賞析補完 入戲。肆 -- 高中戲劇社的平日訓練 入戲。完 -- 高中戲劇社的幕後工作 說明  -- 暗戀桃花源觀後感 --

入戲‧文《參》

在懶得修改前篇的文章架構下,做個簡短的補完 高中時,我們放棄這齣舞台劇的最大原因是: 戲中戲,十分地考驗演員的實力 只要是劇團的演員,都得面臨到排戲排到一半被中斷,回到現實生活中的角色 在與對方人馬搶完場地後,再入一次戲 光是完整地演一齣正常的舞台劇就不是件簡單事了 更何況是在舞台上連續於兩個角色間不停地轉換 對於當時才剛接觸戲劇半年的我們,實在是太大的挑戰了 剛剛聽說,飾演江濱柳的那位演員在演第二場時重度暈眩,緊急送醫急救 所以這齣劇在下半場一半時便中止了演出,相當可惜 我不清楚實際的狀況到底為何 但整齣戲看下來,的確,江濱柳的壓力是相當沉重的 在暗戀戲裡,他是個回不了老家的時代青年 脖子上也掛著五十多年的思念,抱病終老,只期能見當年的戀人一面 在暗戀戲外,他是個想演好江濱柳這個角色的敬業演員 而且也身負導演對這個角色的殷切期望,卻又面臨排演場地不確定的窘境 在當年躊躇不前的我看來,這角色已經演得相當精湛了 為這場意外,感到相當地遺憾 至於雲之凡這個角色 第一幕中她對愛情的憧憬,與最後一幕想讓當年那位疼愛自己的男人放心的話語 她對江濱柳說:我先生,他真的對我很好。 到後來門邊準備離去,道出這幾年來寄了很多封思念的信卻石沉大海,音訊全無 一陣鼻酸的無奈就這麼襲來 轉身擁抱,企圖找回當年的兩小無猜 拉回現實,哽咽地拋下一句:我真的該走了。 台詞不多,卻讓人深深地感受到那個年代動盪不安分隔兩地的無情,這個角色功不可沒 導演,是暗戀這齣劇的幕後推手 從他在現實生活中情感地釋放,更能加深我們對於江濱柳這個角色的背景時代 在場的觀眾,也都未經歷過戰亂 但從導演對演員及劇場人員不滿的台詞中 讓我們拼了命地想像那時候的斷牆殘垣,那時候的烽火連天 那時候所謂的大時代下的小人物 我們就這麼樣在幾句言語跟幾盞路燈下,把內心的上海給架構了出來 江太太,是用來強化江濱柳年老後鬱鬱寡歡的角色 大概是因為桃花源的一大部份都是閩南語 所以她角色的設定便偶爾會出現客家話,強調族群融合吧 只是會有幾句台詞讓筆者聽不太懂,不過應該不成大礙 我想,對於暗戀與桃花源這兩齣劇來說,我是偏心的 昨天的舞台劇讓我覺得,暗戀是整場的主軸,而...

入戲‧文《貳》

前篇為導讀,此篇為劇情賞析的練習作。 單號左邊入口,步入了新竹文化中心的演藝廳 樓下的劇照與劇本集,手上的黃色節目單與回饋單 紅色布幕、黑色舞台、充滿神聖感的控制室 天花板排列成兩排半圓形的圓筒燈,整個舞台與劇場的氣氛再熟悉不過 燈暗 3‧2‧1‧cue 燈亮 正式開演 第一幕,用現代科技的投影燈打出1920年代的上海背景 路燈、鞦韆,直接把我拉入戰亂時代的秋天 一對烽火佳人的離別對話、一封信、一條圍巾、一個做為伏筆的手勢 就在離別之勢,心想著他們一定還會碰面,暗戀劇團的導演出來卡戲了 我能看出導演熱切地想表達自己的熱情 也看見年輕演員想敬業卻又不得其門而入的窘境 在重演第二次之後,因為劇場管理員的疏忽,開始了與桃花源劇團的互動 這次,由於是表演工作坊與明華園的結合 在暗戀的時裝劇仍以國語來表現 與過去版本不同且很有創意的是,由明華園的歌仔戲來表現桃花源的這齣戲 語言的根本不同,更大大地拉開兩齣一古一今,一喜一憂的戲劇風格 但因為觀眾平時並不常接觸閩南語歌仔戲 為擔心聽不懂台詞,所以在舞台兩旁以投影的方式打上字幕 其實這對舞台劇的表現多少打了一些負分 舞台劇的特點之一在於,我們能從演員的表演中獲得最即時、最生動的表現 觀眾不需要知道原先的台詞有哪些,而哪些表演又是演員的臨時發揮的反應 當台詞先投影出來時,我們已經醞釀好演員要講這些話的情緒 就像是在看鬼片時,恐怖的畫面已經先出現了,尖叫聲的配音隔了兩秒才出來 對於觀眾的情境醞釀與轉折總有些折扣 而且,演員一來跳過台詞會被馬上發現,二來也沒有臨場加戲的空間 嗯,後者通常只會在電影出現,在舞台劇是不常發生的 不過,這缺點總小於觀眾如鴨子聽雷在聽歌仔戲 道具、佈景對舞台劇而言稱得上精緻了 哈,大概是因為我以前看的戲是那種在牯嶺街小劇場的吧 舞台劇中,空間的設計是很重要的一點 門,通常是最關鍵的一環 門,是拿來做空間的區隔,微斜擺放,是要讓演員動線與舞台空間更有立體感 區隔最明顯的一場戲,就是江濱柳從病房走到內心憧憬的上海那幕 利用門做為他內心與現實,過去與現在的溝通橋樑,巧妙地連接兩個空間,很是不錯 兩齣戲都在表達一些與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