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文《貳》

閱讀於寫作之後。



村上春樹在很多本書中提到,他是個邊寫作邊思考的人。如果不繼續寫下去,就沒有辦法去釐清他腦袋中模糊不清的那塊,轉換為思考,或說想法。我自己的寫作動機也很類似這樣。我透過自己的文字,將思考具體化以後,瞭解更深層的自己。能夠表達的愈精準,代表自己的某些部份也跟著提升一些。基於這樣的念頭以後,閱讀有了另外一層的感受。



買書,是花錢去買一個故事。



早先的確是這樣的。而後,轉變為花錢去感受一個故事,再來,是花錢,去累積與創造自己的故事。對於舞台劇以及電影,也漸漸有了類似的體認,這也是為什麼我進電影院看完《變形金鋼2》之後會這麼生氣的原因。看完這部電影,我覺得自己並沒有累積到等價的故事。定義一件作品的完成,是相當有趣的事。比方說常見的攝影手法,是需要觀眾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識背景下,做其餘的補完。作品中如果摻雜了符號、文字、重心、流動......等要素,觀眾便會主動或被動地有額外的感知。藉此,對於一件作品而言,創作者或許說只創造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創作者是也沒有辦法去掌控的意念或影響。



寫作是自我認知上的要求,我則是對這要求進而延伸到閱讀的階段。要求自己在閱讀之後,除了"得知"一個故事以外,能夠去思考創作者在這一個作品中佔了多少"比例"。所謂的"比例"並非是統計上常用的意思,而是去思考在創作當下的社會體系,作者想要表達的意念,以及為了表達這個意念所使用的手法。然後,去反思這樣的設計,讓自己有了哪些改變。文字的力量之所以可怕,就在於這些經年累積的能量所能造成的影響是很可觀的。然而,如果自己沒有去逼迫自己做這樣的動作,是也浪費了我們天生具有的鑑賞及思考能力。



我很喜歡V for Vendetta這部電影中的一段台詞:



「Beneath this mask there is more than flesh. Beneath this mask there is an idea, Mr. Creedy, and ideas are bulletproof.」





寫作,於意念之後。



以上。

--

延伸閱讀

寫作《參》-- 寫作立場



--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揪人‧文《177》

NOTE。書單

洋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