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文

轉錄文章



本文轉自圓球城市 http://www.roundballcity.com/forums/1/108347/ShowThread.aspx

by 台灣籃球愛好者鍾禎祥先生



近年來美國夢幻隊在各大項目比賽中皆告失利,很多人間接就認為NBA沒什麼,其實NBA不等於美國,NBA是籃球世界的頂峰,不管是SBL也好,大陸的CBA,或是歐洲某些國家的職業聯盟都無法跟它的水準競爭,原因為何?最大的因素就在市場。



市場越大就代表整個聯盟可運用的資金越多,球團的運作空間就越大,所以NBA不只有能力可以吸引美國的好手加入,而是世界的好手都會被網羅,因此競爭水準絕對是最高、最強的,比如中國的姚明、德國佬諾維斯基、阿根庭刺客吉諾比利、法國閃電俠帕克等等。



NBA到底有多難進?平均來說每年美國會有將近2萬名靠籃球運動獎學金畢業的學生,加上許多中途棄學投入選秀的大學生,或是根本不打算進大學再磨練籃球技藝的高中生,和世界各國國家隊的精英,而這之中大約只有50人會被NBA球隊選中,然後在體能訓練營裡面會再刷掉幾個不合格的傢伙。



這50多人中,按照統計數字來看,不到4年的時間會刷掉其中3/4的球員,包括許多選秀順位很前面,曾經被認為是未來的明星球員也是一樣被刷。這些人有的就乾脆放棄職業運動,投入就業市場,有的就遠走他鄉去别的國家職業聯盟打球當傭兵。



不只球員,整個球團的規模也差很多。拿SBL和NBA來比其實是很不公平的,像SBL的球隊大概就是訓練員+助理教練+教練就包辦全隊運作,可是在NBA,中鋒有中鋒的教練、前鋒有前鋒的教練、後衛有後衛的教練,進攻戰術有專任教練來設計,防守戰術也是一樣。還有投籃教練、罰球教練、籃板教練,甚至連看對手錄影帶都有專門的人負責。還有營養師、重量訓練員、按摩師、隨隊醫生等等。



這可不是NBA才有的陣容,事實上很多一流的大學球隊就有這種水準的管理團隊了。



王建民自己回台灣提到大聯盟時就說,以前他在台灣做訓練時,三角肌的訓練動作他只做過四種,到美國後訓練員要求他做十六種動作來加強自己的肩膀肌肉,他才知道原來肌力跟肌耐力訓練可以拆到這麼細。



那台灣為什麼做不到?第一個原因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市場,NBA也好,MLB也罷,任何美國的職業運動營運一支球隊一年動輒就要花上上億的美金,老闆為什麼願意砸大錢養球隊?當然是因為可以回收呀!不然乾脆把錢丟到海裡好了。



台灣再怎麼搞,頂多就是2300萬人,2300萬人大概也不過就美國兩三個州的人口而已。他們只要15個人裡面有一個人願意掏錢進場看球,就可以比過全台灣的人都掏錢看球的市場大了。還有像周邊商品、轉播權利金、廣告收益和無形的社會地位和權力,當然有許多有錢人願意掏錢買球團。像小牛隊的嘴砲老闆庫班,如果他沒有球隊,有人會理他的發言嗎?拿NFL來說,每年超級盃冠軍決賽的廣告時間都是以「秒」在賣的,每秒賣出去的價錢都是好幾十萬美金,還真的「一秒幾十萬上下」在跳勒。在台灣,不要說職業運動好了,有任何戲劇或綜藝節目能有這種身價嗎?



第二個原因就是台灣社會對於「現實利益」的考量遠大於一切,一種低俗的功利主義還是現在思想的主流。什麼意思?我問你,王建民現在爆紅,你羨不羨慕?你想不想當王建民?好,那將來你生小孩以後你會不會以「培養一個棒球選手」的心態去教育你的小孩?每天讓他專心打棒球跟體能鍛鍊,不去要求他在學業上的表現。我敢說在看文的各位沒人敢這樣做,為什麼?其實這就是東方社會跟西方社會最大的差別,東方社會很重視所謂的「集體意識」,大家都很怕跟人家不一樣。



舉例來說,現在大家都上大學,所以我也應該要上大學,將來我的小孩也要上大學,可是很少人去思考考上一個三流的私立大學或技術學院,4年下來還沒就業就先負債將近50萬,對你的人生真的有幫助嗎?



西方人就比較偏向個人主義,我行我素,獨立思考的精神也比較強。因為玩網路遊戲的關係,我認識很多老外,30幾歲、40幾歲了還在當酒保或是服務生,但他們不會因為這樣而引以為恥,一樣是活的很快樂,因為他會認為「這是我的選擇」,關其他人屁事?如果換在台灣社會,你可能就會活的很不快樂,心裡會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因為自己工作比較卑微、低賤。



當然,我不是說集體意識強是件壞事,這種事是相對的而沒有絕對。好處就是,我們的社會氛圍是比較和諧的,彼此相處的摩擦比較小,雖然不容易產出奇人或天才,有可能在集體意識形塑的時候剝奪了許多個人發展的可能,但大家的水準都不會差太多。



個人主義強的社會中,衝突是常見的,因為大家都「有話直說」,雖然這樣重視個人發展的脈絡下可以培養出許多與眾不同的人才,但相對的偏離社會主流意識太遠的人也是很多,比如說連續殺人魔一殺就殺個40幾個人,扒人皮,煮對方陰蒂和陰莖來吃這些事屢見不鮮,心情不好的學生就拿槍去學校掃射。



台灣社會中大部份人還是希望選擇一條最平穩、大家都走的一條路,整個社會在這個氛圍下,就算你本身並不一定想這麼做,但基於集體「凝視」的效果,多半還是會像這個巨大的集體壓力投降。再興籃球隊曾經是台灣高中界的「三王」,為什麼要解散?



台灣SBL裡面有多少球員一邊打球一邊還要上課還上班?晚上在球場奔馳,結果比賽結束後還要馬上衝回家去寫報告,因為明天要交。白天在銀行上班,下午練球,晚上比賽,像這種環境你能期待我們的球員可以有多優秀的表現?



吳岱豪在還沒去美國前說過:「我沒有時間做重量訓練。」被罵到臭頭,沒錯,這聽起來似乎是在找藉口,但是換個角度想,這難道不是一種悲情嗎?當台灣的職業運動員忙副業忙到沒有時間做重量訓練時,你也不難想像我們在亞錦賽,世錦賽那種鳥到發爛的表現。



但對於全力逐夢的人,這個社會又怎麼對待他們?不只職業運動球員,比如說漫畫家?電子競技選手?搖滾樂手?職業舞者?畫家、音樂家?如果你跟你父母說你將來要做這些事時,他們支持嗎?將來你有了孩子,小孩以這個為努力目標時,你願意支持他嗎?



但是這個所謂的儒家文化圈,難道真的沒有人循著非主流或次文化的路闖出一片天嗎?還是有的,但我們的社會並沒有給這些人任何支援,他們必需靠著自己的努力和機運去嘗試,而我們只是在收成時忙著去分一杯羹而已。



有的人或許會以日本和韓國為例,認為日本、韓國在這方面做的很好。其實日本和韓國的集體意識比我們還要強,但是他們卻產生了很多「異人」,問題就出在一個台灣人的老毛病,「低俗的功利主義」。



資本主義衝擊全球,所以功利主義的想法也隨著瀰漫,事事都要講究投資報酬率。但這兩個國家跟我們不同處就在於,他們在資本主義的影響下,依然保留了傳統文化中那種對於「技」和「專業」的尊重,這種尊重其實是一種深厚的智慧,有的時候眼前失去小利其實是為了換取更大的利益,日本和韓國只是用一種精神論很抽象的方式去包裝這種文化。



以西方國家來說,LV的包包,幾百個手工程序,浪費時間又浪費人力,增加成本,但他們就是要這麼做,結果一個包包幾萬塊,賣的好不好?



料理東西軍裡面常介紹一些專家,一些莫名執著的農人、漁夫、手工業者,花了極大的精神和時間堅持一些事情,結果大量的提升了產品的附加價值。我相信這些人不懂什麼叫「附加價值」,他們只是認為自己做自己應該做的事。



最近的新聞,古坑咖啡賣太好,結果想要多賺一點就跑去偷混印度爛咖啡在裡面,這就是台灣人。



鶯歌曾經以陶瓷聞名,看文的各位有人有去過嗎?我曾經去過一次,失望透頂,滿街的工廠貨,杯子、碗、盤子每一家賣的都一樣,因為都是從同一家工廠下單的。為什麼要這樣?因為節省時間和成本嘛。當天我去的時候,剛好旁邊有日本觀光團,看到他們失望的眼神,我心裡也感覺很難過,因為這就是我的國家,我的同胞所給人的感受。



有時候,成功是需要一點勇氣,很大的風險還有許多的堅持。我相信,台灣人並不全都是如此貪便宜,想走捷徑,因為我也看過很多賣魯肉飯或是魷魚羹的販夫走卒有他們的信念和堅持。但問題在於,這個劣幣驅逐良幣的環境,公權力能不能在此時發揮作用,給予努力和認真的人肯定。



以日本來說,就有所謂的「達人」制度,政府每年會發給許多在特殊或專業領域有所成就的人執照,以表揚他的努力,這個達人或許是打鐵匠、木匠都可以,重點就是要靠正面的鼓勵讓更多人願意肯定一些非主流的專業。



但我們的政府做了些什麼?趙豐邦去美國參加職業撞球大賽帶了兩大箱泡麵,記者問他說你幹嘛帶這麼多泡麵去比賽,他的答案居然是:「因為美國物價很貴,我沒有錢吃飯想省一點。」心不心酸?



同一年時間,世界盃開踢,我們的友邦國家踢進了32強,於是體委會就花了好幾百萬請他們來台灣表演。結果就看到幾個黑人意興闌珊的在球場上練球練了10幾分鐘,沒了。晚上這些傢伙就在飯店召妓,棒不棒?



曾政承、李安、朱木炎、王建民都是一樣的,出了名,闖了一片天,就被台灣人拿來消費,剎那間,大家忽然都很關心起台灣電玩、電影、跆拳道、棒球,每個人都掛在嘴邊討論。但熱潮過了呢?這些傢伙是不是像口香糖一樣,反正已經吃過了,也達到娛樂效果了就該吐掉,不然一直嚼也沒啥意思。



每天都在吵正名、正名,加入聯合國、加入聯合國,但是最簡單也最容易讓國家見於世界各大媒體的方式卻棄之不理,台灣民主紀念館那個布幔上上下下幾次不知道就可以養活多少運動選手。



但是不要怪他們這些政府高官短視近利,愛炒短線。因為他們也是台灣人,他們也是從我們這些群體中的一份子,我們大部人其實跟他們是同一掛,只是他們權力大、地位高,所以在大地方炒短線,我們權力小、地位低,所以在小地方炒短線。



吉姆羅傑斯是一個以環遊世界出名的投資家,他喜歡到世界各地去旅遊,然後用第一手觀察決定投資標的。當大家要他評估日本時,他講了一個他在在日本時發生的小故事。



他去日本的壽司店用餐,他詢問店員說:「可以給我一碗白飯嗎?」對方回答說這邊是壽司店不單賣白飯,他就說:「那請給我一份高級的握壽司。」當對方將盤子端給他時,他將壽司上的魚料全拿起來丟掉,然後跟店員說:「看,我現在不就有一碗白飯了嗎?」



堅持有堅持的好處,但也有它的缺點,就像上面這個故事一樣。反過來說,我們的投機個性在某些地方也有我們的長處,比如說像我們的代工業,客製化能力就很強,因為我們沒有什麼堅持,所以什麼都可以做,什麼都可以改,只要你願意付錢就好。



但是我們在發展文化產業時就很弱勢,因為文化產業經常是銷售一種感動、一種氣氛,而不光只是在賣產品。台灣至今還沒有任何具規模的國際品牌問世就是這個道理,因為用「台灣精神」是很難去經營品牌文化跟價值的。



所以回過頭來問問自己,台灣人到底需要的是什麼?



SBL也是一樣,SBL到底它的定位跟目標是什麼?難道事事以「NBA標準」,「NBA的作法」來衡量就一定好嗎?



事實上SBL還有很多可以進步而且又不花費精力的點可以做,最基本的比如球場清潔問題,廁所髒成這樣,一邊看球還要一邊憋尿,這個可是不用學NBA也可以改變的事,為什麼不去做?



或是相關軟硬體問題,我舉個例來說好了,SBL元年裕隆封王,對手是以宏國那一票老選手為主的新浪隊。當時現場球迷是新浪的球迷較多,聲勢也比較強,陳志忠一直做一些挑釁動作激起球迷不滿。結果封王後裕隆隊在場中慶祝,然後大家集合要拍照時,二樓看台居然寶特瓶齊飛往阿忠先生身上砸去,寶特瓶還滿滿的都是水,你可以想像這種情況有多危險。幸好沒有丟準,丟準了我看腦震盪大概跑不掉。結果勒?這些鬧事的球迷有被處罰嗎?有人去追究責任嗎?這些球迷從此以後有被禁止入場嗎?完全沒有。



像這種雞毛蒜皮的小問題在SBL裡面比比皆是,問題是現在SBL正順,所以沒有人去想這些東西。就像一家公司營收成長的時候,都不會有人去檢討內部問題,往往要等到虧損了才去想哪裡其實做錯了,但卻來不及了。



SBL會不會有假球賽問題?請問聯盟怎麼防止?SBL球場的安檢設施完善嗎?如果發生意外或是球迷鬧事時怎辦?講個危言聳聽的,假如有那種瘋狂球迷挾帶槍進場攻擊球員怎辦?我們有金屬探測器嗎?現場維安人員可以應付這種狀況嗎?這些問題都是跟NBA無關,跟大環境無關,是SBL經營階層和體委會現在就要去想跟改善的,不要等到問題出現時再去想,去補破網,中華職棒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林志傑也好、田壘也好、陳信安也好,不管他們去不去NBA挑戰,都是他們家的事。我就不懂很多球迷一直把這些事掛在嘴邊講的意義,難道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著想有錯嗎?我們有什麼資格去批判他們?



就像今天蘋果日報的社論「王建民的壓力」一樣,他是一個好球員,但是他卻承擔了許多與他一個身為職業運動員無關的責任。比如說媒體動不動就用「台灣之光」、「台灣人的榮耀」這些字眼,這其實只是一種投射。簡單來說,我們辦不到的事,我們就希望他替我們辦到,以補足心中的缺憾,這是一種常見的偶像崇拜的心理狀況。



但是像國家榮譽、民族大義這種事也要他承擔,不覺得太OVER了嗎?身為一個職業運動員,他必需要對支持他的洋基球迷負責,這是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責任。說什麼為台灣爭光、替台灣加油,難道你認為他去洋基隊投球是為了要幫台灣爭光嗎?這關他屁事呀?



很多老一輩的人很喜歡拿以前的紅葉少棒來講,那時多棒呀、多光榮呀、多感動呀等等,結果在上次奧運時,有電視台追蹤這些當年的小球員現在的際遇,你知道他們過的多辛苦嗎?甚至還有球員失業好幾年找不到工作。結果呢?有人去關心這些曾經帶給他們感動、民族榮譽的小球員嗎?還是說現在又胖、又黑、又醜的大叔就不被承認,我們只想看到我們想看的東西?



運動員只要負責帶給我快樂和希望,讓我與有榮焉,分享那種興奮緊張的比賽氣氛就好,至於你生活要面對的難題?抱歉,跟我沒關係,我也不想知道。



是這樣嗎?



吳岱豪也去美國挑戰過了,也回來了。如果他能打進NBA而且表現的不錯,我相信又是一陣「吳岱豪熱」。但是誰會去關心他在美國人生地不熟的問題?誰會去關心他在美國生活費怎麼維持的問題?誰會去關心他要如何和女朋友或是家人維持感情的問題?



關我屁事?不是嗎?大家都只是想分享成功的喜悅,然後關上電視,心滿意足。好像這些人只活在電視機裡一樣,電源一OFF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



老是把這些自己辦不到的夢想和理想強加在他們身上,開口閉口就是怎麼不去美國打球看看,何時挑戰NBA這些話題的球迷。



是最自私,也是最不公平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揪人‧文《177》

NOTE。書單

洋蔥